欢迎您访问bob手机版官方网站

关于bob手机版官网登录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欢迎来电咨询

13988888888

新闻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13988888888

技术过硬,据实报价

相关知识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相关知识

bob手机版官网登录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人生不负韶华

2023-03-20 19:02 已有 人浏览 小编

  春风悄悄吹遍江南大地,初春的无锡,乍暖还寒。你要是细细一闻,还能嗅到风里飘着阵阵梅花香。

  站在220千伏红旗变电站电缆隧道入口,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何光华深吸了一口气。地下的电缆隧道里,不仅有纵横交错的电缆,也有他们正在开发的科技项目。每天不下去看一看,她心里就不踏实。电缆连接着千家万户,传递着光明。何光华觉得,她的心通过电缆会与客户紧紧贴在一起。

  何光华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她的日程更紧了。除了日常工作,她还要撰写人大代表建议。她牵头的电缆故障快速定位、无人机自主巡检等多个创新项目正在研制的紧要关头,她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哪怕再忙,何光华也会抽时间带着劳模工作室成员去现场,论证无人机巡线千伏红旗变电站电缆隧道里宽敞明亮,电缆四周装满各类传感器,能实现智慧感知、智慧中枢、智慧全景等六大运检管控功能。这也是何光华多年创新攻关的成果。她利用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无人机可视化监测电缆,大大提高故障电缆精准靶向控制。在热烈讨论中,她和同事们走向隧道的深处。

  这个小发明不仅为班组解决了实际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何光华找回了自信,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多思考。

  何光华自小脾气倔强,有股不服输的劲头。2000年,从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何光华被分配到无锡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工区电气试验班。她意气风发,心里充满了成为光明使者的自豪感。然而,第一天跟师父去现场测试,严酷的现实就给她来了个下马威。

  电气试验班人员去变电所,大多会坐变电检修班的大卡车。何光华年轻气盛,和男同事一起爬进卡车的车斗里。当时正是三伏天,车斗内温度40多摄氏度。何光华坐在发烫的电缆盘上,一路颠簸,不一会儿就头晕目眩。烈日当空,工作现场没有任何遮挡,她就像站在烤箱里,感觉身体虚脱,脑子空白。不仅没力气搬动试验设备,就连师父怎么接的线,具体做了哪些测试,她都没记住。

  记录、测试……在工地干着重复的工作,何光华的脸被晒得黝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实的工作状况让何光华有点失落,心里不禁产生了一连串问号:自己的工作价值体现在哪里?

  “电气试验是很枯燥,可这项工作关系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涉及千家万户安全用电,职责非常重要。你要发挥女性优势,善于学习、积累经验,怀着为客户服务的热心,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师父刘心宇的话让何光华心里敞亮起来。她调整心态,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和男同事干一样的活,还把留了多年的长发剪短了。

  刘心宇一直带着何光华,遇到情况复杂的施工项目,更是手把手地把本领传授给她。师父耐心指导,徒弟认真体会,何光华很快掌握了电气试验测试要领,成为班里的技术骨干。

  工作时,何光华爱动脑筋,喜欢多问个为什么。她每次做完测试,要把数据逐条输入电脑形成报表,但调取数据时,不同的数据在不同表单里,得花上大半天才能统计出来,十分不方便。何光华琢磨,能不能设计一个功能全面又便捷的软件。

  何光华买来工具书,自学编程语言,设计出一个方便实用的试验报告数据库软件。软件统一了试验报告形式,还有查询功能,为试验数据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小发明顺利通过无锡供电公司QC创新项目审核,不仅为班组解决了实际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体现了她的个人价值。何光华找回了自信,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了更多思考。

  何光华跟着工人钻管沟、下缆井,一些男人都吃不消的活儿,她却凭着女性特有的韧性坚持了下来。

  2002年12月,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无锡供电公司成立电缆工程公司,负责无锡市的电缆检修、抢修和施工作业,何光华提交了报名申请。于是,她成为电缆工程公司抢修班唯一一名女性。

  一切从零开始!何光华到处拜师学艺,像块海绵,如饥似渴地汲取电缆施工、运维、抢修方面的知识。

  抢修电缆故障时,何光华发现制作电缆头最耗时费力。电缆管沟空间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作业。工作人员趴在管沟里,一层层地剥开电缆的金属铠装层、缓存层、外屏蔽层及绝缘层,连接金属导体,做好电缆头后再一层层地包扎复原,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这不仅要细心,还得有耐心。

  电缆为什么有这么多接头?何光华脑子里跳出一个疑问。接头越多意味着电缆故障率越高,接头少故障不就少了吗?一道亮光拨开迷雾,她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尝试研究电缆敷设新工艺和新流程,减少电缆接头数量,降低故障发生率。

  单位领导听了何光华的想法后,大力支持,鼓励她走创新之路,由她担任QC小组组长,开展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研究。何光华认为,技术革新应该让现场施工效率得到切实的提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规范电缆施工流程。可是她没有电缆施工经验,手头也没有任何参考数据,怎么办?何光华有她自己的“笨办法”。

  何光华一个人跑现场,观察电缆施工过程,琢磨哪个环节可以改进,哪个流程可以精简,哪道步骤可以优化,弄不清就缠着现场的供电员工问东问西。电缆施工现场环境又脏又差,何光华跟着工人钻管沟、下缆井。一些男人都吃不消的活儿,她却凭着女性特有的韧性坚持了下来。大家都说这个小姑娘不简单,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没过多久,何光华摸清了电缆施工流程,整理出一套作业指导书。只要施工人员按部就班,就能缩短一半施工时间,降低劳动强度,且让施工作业有章可循。施工人员使用后,个个竖起大拇指。

  工作中,何光华总是在琢磨怎么改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电缆分支箱大多采用结构紧凑的全封闭设计方式。检修过程中,人员需要拆除电缆分支箱的封帽、堵盖,让金属双头螺杆露出来才能实施验电。能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安全拆除封帽和堵盖?何光华又开始琢磨了。

  2004年1月4日,何光华过生日,丈夫拿出一瓶红酒,用开瓶器慢慢拔出瓶塞。那一瞬间,她受到启发——这不是现成的拆除封帽和堵盖的工具吗?何光华和同事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研制出“拆电缆头操作杆”,其原理与开瓶器开瓶原理异曲同工。

  电缆工程公司敷设的电缆截面积最大的达2500平方毫米,一米长的电缆就重约38千克。在狭窄的电缆隧道内,施工人员要将这么重的电缆挪移到隧道两侧的支架上固定好,非常bob手机版官网登录不容易。何光华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省时省力地将电缆敷设到位?有一次,她乘坐的工程车半路爆胎。使用千斤顶更换轮胎时,她突然联想到,是不是可以研制一个轻巧灵便的专用于电缆敷设的起重设备。2009年9月,她和同事研制的用于电缆敷设的手动液压升降平台诞生,这让电缆安装施工周期从每公里5天至7天缩短至1天。

  受地形影响,斗臂车大多无法进入电缆施工现场,搭设脚手架是电缆施工中常用的保护措施。传统脚手架零件多,搭建时间长,常常影响施工进度。“能不能设计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快装脚手架呢?”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何光华埋头学习材料学、结构学的书籍,带领QC小组设计出多种方案,在试验中吸收多方意见,最终研制出适合电缆施工的脚手架。

  这种脚手架选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接方式则采用搭扣式连接法,然后再搭配固定底座。快装脚手架顺利通过型式试验,如今已成为电缆施工现场得力的工具,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决心,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耐心,决定一个人能走多久;平常心,则让人行稳致远。

  2020年11月24日,何光华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我永远也忘不了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天,我见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是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那天,我穿着黄色工装,胸口别了枚鲜红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奖章就像一颗火红的心在我的胸口跳动。”提起这个毕生难忘的时刻,何光华总会激动不已,“我手中这张沉甸甸的证书,不是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有基层一线工人。”

  保护一线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何光华创新创造的初衷。

  2019年1月17日,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最新成果“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施工技术及工器具研制”,在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总结大会上,被授予一等奖。会上,何光华作为获奖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题为《在创新中追梦》的发言。2019年12月,这项创新成果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何光华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但过程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城市立体交通快速发展,使得电缆路径无法保证平缓笔直,比如一段电缆路径,开始时在地下10多米的隧道内,接着又会通过竖井上升到地上5至6米的桥架中,紧接着又钻入地下3至4米的非开挖拉管里,连续的高落差造成高压电缆施工面临一系列复杂工况。如何确保在各种施工条件下安全敷设电缆?如何让电缆敷设跨度更长?如何降低电缆敷设中的摩擦力?如何解决电缆自重引起的电缆输送设备与牵引设备不同步?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何光华。

  心里虽然着急,但是何光华却告诉团队成员不要着急:“饭一口一口地吃,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她和队员们日夜耗在工地上。

  电缆局部放电精准识别的工程化应用,是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施工技术的难点。以往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全凭运维人员的经验,耗时长、准确率低。何光华把前辈积累的经验转变成数据,再反复统计电缆局部放电信号的放电幅值、相位、信号重复率等特征量,通过千余次的实测修正,构建出高压电缆典型缺陷局部放电图谱库。她和同事一起研制的带有内屏蔽罩的抗干扰试验装置,提高了电缆局部放电的识别率。

  “我只有一个信念,做一件事就要把事做成,错了不要紧,从头再来!”这股不服输的劲头,支撑着何光华在创新中一步步坚持下去。

  在创新发明的路上,何光华越走越有信心。何光华认为X光无损检测是电缆快速探伤的攻坚方向。为此,她赶到江苏电科院向专家请教,利用节假日坐火车去拜访厂家。为了节省经费,她一路走访一路询问,寻找价格最便宜的设备。

  得知辽宁丹东有一条街上的厂家都是做电缆X光检测的,她马不停蹄地赶过去,挨家询问,最终找到两家企业愿意免费做一次小型电缆探伤试验,试验结果取得预期效果。紧接着,她又把目光投向110千伏电缆探伤试验。110千伏电缆终端头是个大家伙,有一人多高,重一百来斤,试验厂家准备的X射线机无法直接检测,需要将电缆终端头拆开逐个进行检测。半个工厂的工人花了一下午时间,层层拆解电缆终端头,用设备逐个检测,终于完成了试验。经过努力,何光华和团队成员最终研制出电缆X光数字化成像探测设备。

  何光华心中牢记一句话:“决心、耐心和平常心是成功的制胜法宝。”决心,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耐心,决定一个人能走多久;平常心,则让人行稳致远。

  她坚信,未来的路,一定是光明之路,会有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他们的创新队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据无锡供电公司统计,无锡市地下电缆使用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何光华向单位提出整合优势资源,打破各部门业务壁垒,开展技术攻关和人才培训,夺取电缆技术领域制高点。

  2004年,电缆工程公司成立以何光华为核心的学习型团队。团队开展的第一个创新项目是“车载式交联电缆故障定位系统”,由何光华牵头攻关。

  何光华带领团队成员到苏州、南京等地调研,多方选型比较,优化设计方案,改进定位容错率,“车载式交联电缆故障定位系统”顺利通过审核并投入使用,应用于无锡地区输电电缆的故障探测任务。团队的创新项目被成功应用,让何光华感受到团队合作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也让她的创新之路有了全新方向。

  当高压电缆成为城市“电力主动脉”时,何光华开始思考,“传统的电缆施工工艺,能体系化地得到提升吗,能否实现无损式电缆施工?”对于何光华提出的攻关方向,团队成员们开展了头脑风暴。

  电缆整段无损敷设尚属世界难题,没有数据积累,没有模型公式,更没有国际先例。“既然电缆整段无损敷设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就先把这块骨头打碎,再逐个击破,把每一个技术难题的问号拉直!”何光华的话掷地有声。团队成员为此收集了上千个电缆工程的基础数据,并反复模拟试验,成功完成高落差高压电缆由分段再接向整段敷设的重大变革。单段电缆无损敷设的长度从原本的300米延长至1.5公里。

  2011年,何光华劳模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围绕施工中难点、疑点问题,组成“技术-技能”小组、“老带新”结对小组,开展科技、群创项目攻关,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bob手机版官网登录了实际工程建设中。工作室坚持满足一线工作需求,攻克专业技术难题,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出了一批勤奋钻研、实干创新的电缆运检人员,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服务电网建设。2016年,工作室被江苏省总工会命名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何光华劳模工作室围绕高压电缆设计、施工、运维、抢修、缺陷清除的全过程业务重点、难点问题,探索“4+1”工作机制。“4”即“发现问题、理论分析、总结提升、实践解决”,“1”即“科技创新”。工作室每年揭榜挂帅科技创新项目,每个项目配有专家团队,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工作室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每名核心骨干负责至少1项创新子课题。”何光华说,“单位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大家劲头特别足,创新工作室进入良性循环,年年上新台阶。”

  目前,何光华的团队拥有核心骨干20余人,这个团队涌现出公司专业领军人才1名、江苏省技术能手2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能手1名、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无锡市青年工匠2名。

  2018年3月,何光华任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创新的道路上,何光华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坚信,未来的路,一定是光明之路,会有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他们的创新队伍,用智慧和双手为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力量。

TAG: 桥架

与bob手机版官网登录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人生不负韶华相关的其他内容